欢迎您访问江西自考网!  今天是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十四章

2018-09-04 15:05来源:未知
一、科学社会主义
  ①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色彩,从而使关于社会主义是社会进步合乎规律的结果的学说,代替了乌托邦的幻想,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进程推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飞跃。
  ②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律。
  ③ 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不再仅仅是个猜想,而是现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战时社会主义
  ① 也称‘军事共产主义’。是苏联1918-1920年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所采取的一项战时经济政策。
  ② 其主要措施内容有:1、对大中小型企业一律实行国有化。
                                            2、国民经济管理高度集中,生产资料国有,
                                            3、日用消费品实行配额制度,禁止私人贸易。
                                            4、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私人贸易。
                                            5、实现普及于一切阶级的劳动义务制。
  ③ 这些制度对动员社会资源,赢得战争胜利起了重大作用,但是是临时的。
 
三、新经济政策
  ① 1921年后实施的,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市场,建立城乡联系,发展经济的措施。
  ② 主要内容: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的存在。3、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
  ③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与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P264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产生的一系列困难,并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都发生过长期的战争,这些战争,使原本就落后的生产力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更加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                 义,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充满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即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它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依然               是非常艰巨复杂的,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从总体实力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要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多,它们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种种形式的武力进攻和和平渗透。这种态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               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4)、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的更替,只是用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阶级代替另一种剥削阶级,尚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经历一个               漫长的曲折过程,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2、谈谈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般特征的理解。
(一)、本质要求的理解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展望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本质为:
       ①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基础。
       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是那个,不断满足全体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              裕,不是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
  ③ (新增)社会和谐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和谐是经久不变的主体之一,人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发展为代价。
 
(二)、经济制度的理解
  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发展和坚持事物发展分阶段的方法论和观点分析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
 
  1)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是判断社会经济制度的唯一标准,也不能说生产力发达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但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一定要有不断发展并最终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2)建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他们的生产关系不同。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中占的比重大小和采取的形式,要与社会主义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3)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关系是所有制关系的实现,其宗旨是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究竟实行何种分配形式,要根据生产力发展和所有制关系的要求而决定。
 
  4)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保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重要力量。
 
3、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
  ①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原理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苏联和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发生并成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基本矛盾转嫁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验证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②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背离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违反,原因如下:
  (1)、从苏联、中国等国家当时的国内情况看,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作坊向大工业发展,由此择偶按此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遇到了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


相关推荐: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章节复习汇总
上一篇: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十三章

下一篇: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