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自考网!  今天是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十六章

2018-09-04 15:39来源:未知
一、要素市场
① 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简称。是指能形成生产能力的各种基本要素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产权市场等。
② 生产要素市场由以下市场构成:
      (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货币、外汇、贵金属以及有价证券的交易场所和一定空间内货币资金融通的总和。
      (2)、劳动力市场。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价格。
      (3)、房地产市场。它由三个组成要素:交易的主体、交易的客体和交易的行为。
      (4)、信息市场。信息产业部门与信息需求者双方进行有偿转让交易的活动场所和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称之为信息市场。
      (5)、技术市场。就是指买卖技术技术商品的场所,是以技术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7年名解,2分)
①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6点:
     (1)、规范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
  (2)、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发挥积极性有重大的作用。
  (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保持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
  (6)、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04年简答)
  04简答:市场经济的特点(注意不是我国,答共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还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具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性。
 
  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1)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管理法制化等。
 
  3)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02简答6分,02辨析3分)
简答: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02辨析: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两者兼容。
  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③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
 
2、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03论述,16分)
  03论述:从市场客体结构角度论述我国市场体系的构成及如何使之健全?
 
  ① 现代市场体系的定义
  现代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它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
 
  ② 方法:
  (1)、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物质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基本场合,可分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2)、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3)、发展和完善技术和信息市场。科学技术和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日益突出,是促进科研与生产接合的纽带。
  (4)、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能够迅速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布局。
  (5)、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6)、发展和完善产权市场。促进企业改革、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行业的整合。
 
3、谈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道路和认识。
  从1978年开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
 
① 关于改革性质和方向问题。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应该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
 
② 关于改革的目标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经历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③ 关于改革的道路、方式问题。成功地采取了渐进式改革的道路。在渐进式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妥善地处理了几个重要关系:
    1、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的关系。

    2、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推进的关系。
    3、关于改革的方法论问题。
 
在改革探索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改革方法论”,它告诉我们:
①坚持正确的改革目标,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渐进式改革的核心;
②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③改革启动必须敢于打破旧的平衡,必须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④改革要从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促进发展,不要搞“一刀切”、“一哄而起”;
⑤改革是群众的事,不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⑥改革是破立结合,不立不破,改革必须着眼于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⑦改革是做前人未做的事业,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对了的就要坚持,错了的就要改正;
⑧观念转换是改革的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不停顿的过程;
⑨要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不做抽象的无谓的争论。



相关推荐: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章节复习汇总
上一篇: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十五章

下一篇: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