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西自考网!  今天是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八章

2018-09-04 14:22来源:江西自考网
1、劳动力商品(03年简答,8分)
 03简答: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 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商品买卖的劳动力;
 ② 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由维持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供给;三是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高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③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④ 劳动力称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1、有人身自由;2、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剩余价值
  ①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②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③ 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剩余价值率
  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成都,剩余价值率m’即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的比率,有两种表示方式:
 ① 物化劳动表示法,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比可变资本,它表示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
 ② 活劳动表示法,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劳动时间比必要劳动时间,它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来无偿的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4、不变资本
 ①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把全部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② 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
 ③ 通常以C表示。

5、可变资本
  ①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把全部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②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价值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
  ③ 通常以V表示。
  ④ 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6、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7、资本原始积累
 ① 是指资本生产方式确立之前,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生产资料和大量货币财富再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② 实质上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③ 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另一反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就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让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无法使货币成为资本。
 ① 劳动力商品的定义
  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商品买卖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由维持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殖的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③ 关联

一、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资本流通公式,G(货币)-W(商品)-G’(更多货币),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通价值规律相矛盾,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二、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01年辨析,3分)

三、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货币上,因为价值量并没有增值,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因为此时商品价值是既定的。则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四、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比它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方法?
  剩余价值的生产包括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而高劳动强度实际上等于变相延长了工作日。
  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除此之外,工作日的长度还取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资本主义剥削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将工人的劳动时间绝对的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以工作日已经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为基础的,由此来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但它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期,由于生产工具没有重大变化,生产力发展比较缓慢,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加重剥削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相关推荐: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章节复习汇总
上一篇: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七章

下一篇: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要点复习:第九章